现在位置:首页-文化交流
中澳文化差异之点滴
发布时间:2013/7/17 点击次数:3927

文化区别之一  客套礼节还是真实回答

初来乍到澳洲时,被邀请去当地的朋友家做客,到了之后,朋友问我喝点什么,我脑海里第一反应是,不想给人家添麻烦,就说不喝不喝,谢谢。同去的朋友大方地要了杯果汁,我又有点后悔了,自己明明也口渴嘛,怎么这么口是心非呢。这是文化之一,你说不喝,人家就认为你不想喝,也不会强求你喝杯茶或者咖啡。咱们中国的文化一向是热情待客,即使客人一直说不喝不喝,主人还是要沏茶倒水,小吃、零食、瓜子、糖块全摆出来招待客人。所以在国内,即使我们偶尔说点小谎,我们依然可以享受到一杯热茶或冷饮。可是在国外,你只好眼巴巴看着别人喝。后来我告诉婆婆我的遭遇,她哈哈大笑,她说你可以说,我改变主意了,我现在想喝杯果汁了,澳洲人也不会笑话你的。

文化区别之二  寒暄问好与真实邀请

在国内,如果有人对我说,小于啊,什么时候有空了来家里吃饭啊,我会笑嘻嘻说,好啊,有空一定去。其实呢,也许一年半载都不会真的去人家家里吃饭。而邀请的人多半也是出于礼貌客气,并不意味着真的要请你吃饭。在澳洲,你若跟一个澳洲人说,什么时候有空来家里吃饭啊,对方先是一楞,然后思考片刻说,我下周挺忙,下下周五晚上怎么样。现在要轮到你一楞了,要赶紧说,好好好,没问题。所以,跟西方人,要请客就是要请客,他们觉得你下了邀请,他推辞不来是不礼貌。而在中国文化里,推辞和客套经常是种美德。

在国内,在街道上或商场里遇见许久不见的好友,如果离自己家很近,一定要力邀对方来家里坐坐、喝杯茶,甚至情致上来还要邀请一同吃个便饭。可是在澳洲,我发现他们很少人邀请人来家里随便坐坐的,除非是准备好饭菜,发出了邀请,定好了时间。所以,澳洲人不会等到把人请家里来了才发现冰箱已经空了,然后焦急地要下楼去买菜,弄得客人反倒一阵尴尬,觉得自己不该贸然就跟随主人来家里了。我老公31岁了,从小到大,居然没有邀请过他的好朋友来家里吃过饭,或者说从来没有邀请任何人来家里吃过饭。所以上次,才会有他开车直接把我已经说好要一起吃晚饭的中国小妹妹送去火车站了。我一开始心里郁闷,很快自己想通了,这是文化差别,他事前不知道我们说好了要一起吃饭,不知道公公、婆婆已经把饭菜准备好了,他心里也没有那个思想,要邀请客人来家里坐坐。于是,我豁然开朗,给老公解释了下文化差别,我说但凡是个中国人,就知道要请一起玩了一天的朋友来家里坐坐的,哪怕只是喝杯茶。

文化区别之三  亲兄弟明算账

亲兄弟明算账,其实对避免朋友间的经济纠纷或家人之间的小矛盾都是个好的办法。在国内时,若某人让一好朋友帮忙买点东西,假设只是十块、八块的,朋友多半拒绝收钱,而这个人会觉得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不给的话自己良心过不去,觉得欠了朋友的情;给的话,就像明摆着是在告诉朋友,我跟你不近,所以要算清楚。若是两个肝胆相照、情同手足的朋友,都这么仗义,也就罢了,友情还是可以天长地久。可是偏偏是有些人不厚道,利用对方的仗义,一次一次请人办事,就是不想着还钱,美其名曰,我们是哥们或姐妹儿。于是积累下不良情绪,友情慢慢淡化甚至因为某件事就要决裂。

在澳洲,朋友帮忙买饭、带东西,即使是两块也是要还回去,别人声明是送给你的礼物除外。哪怕是自己亲爸爸帮你买了个东西,你也要记得还钱,或者买东西之前提前把钱给好。有一次公公PETER替我老公BEN买了些螺丝和汽车配件,事过几天,公公对BEN说,上次我帮你买配件花了80块,你还没有给我呢,BEN恍然大悟,他自己确实忘记了,赶紧把钱给了爸爸。我当时还觉得挺有意思,这父子之间也算的这么清楚呢。奶奶年纪大了,不能开车,但是她最喜欢看一本叫做《人民的朋友》的杂志,她每次都是拜托儿子或孙子们给她买,三块澳元一本,她每次总是把硬币准备好。中国文化背景的我,说什么都不想要奶奶的钱,奶奶说,一次、两次行,可是我每个星期都要啊,你要是不收下,我以后就不好意思让你给我买东西了。

可不要误以为澳洲家人之间亲情淡薄,我公公、婆婆疼爱两个儿子跟国内父母别无二样。我老公17岁高中毕业,想要学音乐,要交4000块的学费,虽然他们当时并不富裕,为了孩子的爱好,还是干脆地给交了,只可惜当时尚不懂事的BEN上了几个月就半途而废了。两个儿子结婚的所有费用都是由爸爸、妈妈承担,算是送给孩子的结婚礼物。若说疼爱自己的儿子是天经地义,那么对我这个儿媳妇的疼爱也是很很贴心的。我当时还没找到工作,签证费2100块,婆婆说给交就给交。我工作了,上班要坐公交车,婆婆毅然决然说,我开车接送你上下班就是。看我学车没有车开,接着在网上一个汽车交易网上,给我买了一辆二手小汽车,说这样你就可以放心地练习开车了,也不必担心碰了撞了。圣诞节,公公、婆婆送给我们的礼物,是价值将近1000澳元的两扇纱窗防盗门,还有价值几百块的户外桌椅一套,送给另外一个儿子的也是新房子里需要用的。

亲兄弟明算账,是种豁达和明智,不是斤斤计较,不是金钱至上。

文化区别之四  不同的教育方式

中国孩子从小到大,很多都是饭来张口、衣来顺手,父母自己也觉得抚养孩子是天经地义。中国的父母太过伟大,伟大到牺牲了自我,从孩子出生到孩子的孩子出生,都似乎是为了孩子活着。在城市地区目前稍有好转,很多年轻人开始自己贷款买房子。可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很多父母还是在辛辛苦苦半辈子为儿子盖房子娶媳妇,然后等媳妇娶进门,自己去住偏房或着老房子,新房子要腾出来给儿媳妇住。我看见那些朴实的父老乡亲们这样,看见他们的儿子住在明亮的大房子里,而自己住在几间小破房里,我的心就变得很寒冷。

澳洲的孩子,从16岁开始就打工的人大有人在,我不敢说比例,只能说不打工的人少之又少,从18岁开始往家里交房租和食宿费的更是稀松常见的事。我不是说国内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国内上大学期间,勤工俭学的孩子只有特困生,99%的学生是心安理得地接受来自父母的生活费和学费。当然国内打工机会少是种原因,可是若真要做,还是可以找到的,我上大学期间至少打了两年的工呢。我的两个亲姐姐大学四年期间也都是打了好几年工。

老公BEN和弟弟上中学时,学费生活费书费给父母要都没问题,如果想要零花钱,一定要给父母洗汽车或推除草机才可以,要去挣来。因为人生中任何东西都不是天赐的,要自己去努力争取才得到。当然这方个面不绝对是文化差异,西方也有懒汉二流子,坐吃山空领政府救济过活的,国内也有些父母教育得当,让孩子学会独立成长。我所说的是整体现象,西方孩子成长的过程相对独立,很早就开始打工赚钱,给父母交房子和膳食费。

文化区别之五  谁来带孩子

在中国,给年轻夫妇看孙子或外孙子的老头老太太多的是,在国内的文化里,给自己的儿子或女儿看孩子是老人最乐意的事,任劳任怨,再苦再累也觉得很值得。所以国内的年轻人结婚了后,基本都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去生宝宝,双方的老人都抢着要照看孩子呢,甚至为了唯一的一个苗苗争得面红耳赤,前几天就有个女性朋友给我说,她老公老是愿意让孩子由他父母带。我笑,我说你知足吧,在国外,都是自己带,想找人帮忙还找不到呢。

在澳洲,大多数做了妈妈的女人都是好几年没有工作的,自己辞职带孩子。因为老一辈人也许还在全职工作,人家没时间没精力来照顾小孩子,即使没有工作,人家也有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少老人会愿意常年常年带孩子。假期、周末帮忙看孩子倒是很欢喜,毕竟是自己的血脉。有些觉得妈妈的工作很重要的家庭,就会花钱把孩子放在托儿所,宁可付费用高昂的看护费,但是总比丢掉整个人的所有收入来的好些。

暂时先写这些吧,以后想起来了再补充。昨天跟一个国内的朋友讨论文化差异的问题,觉得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好奇,于是就根据自己的亲历,写了这么多。我自己承认,我在出国前,对西方文化根本不了解,只知道大概是比较开放的文化,哈哈。